保送生
什么是保送生:保送生是指在中国由某些中等学校推荐保送,经过有关普通高等学校考察同意后,免予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而直接录取入学的学生。以下是对保送生的详细解释:一、定义与背景
定义:保送生制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,旨在选拔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。
背景:保送生制度起源于特定历史时期,如1958年曾试行对工人、农民等群体的保送高等学校的办法,但随后即停止。现代保送生制度则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特长的考察。
二、选拔条件
学业成绩优异:保送生通常要求高中阶段的学业成绩优异,在班级或年级中名列前茅。
学科特长:具有某些学科特长,如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奖项的学生,更容易获得保送资格。
省级优秀学生:按相关文件要求评选出的省级优秀学生,也可获得高校保送生资格。
其他条件:不同省份和高校的保送生政策可能略有区别,还可能包括外国语学校推荐的学生等。
三、选拔程序
学校推荐:由中等学校根据选拔条件推荐符合要求的优秀学生。
高校考察:有关普通高等学校会对推荐的学生进行考察,包括综合素质、学科特长、面试表现等方面。
录取入学:经过考察同意后,学生无需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,即可直接录取入学。
四、目的与意义
目的:保送生制度旨在为国家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综合素质的优秀学生,进一步完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。
意义:通过保送生制度,可以更加全面、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,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升学机会和发展空间。同时,也有助于促进高校招生制度的公平性和多样性。